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奉(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

当前位置:首页 > 八字 发布时间:2023-05-23编辑:来源:www.ss230.com阅读数: 手机阅读

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品好)

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

新年中的节日风俗习惯自古以来都被民众重视,在正月十三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在这天会进行点灶灯的仪式,也被称为灯头的生日,这时的人们也在为正月十五的到来做准备,忙碌着进行元宵节之前的仪式,同时这天的风俗也很多。

十三风俗点头灯

作为元宵前夕的节日,正月十三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中国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这种风俗始于南宋,文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的民俗。

风俗祭祀海神

正月里祭祀神明的传统比比皆是,农历正月十三,相传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海活动,祈盼全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按照传统习俗,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有猪头、鲤鱼、大馒头等。供桌前,人们焚香化纸,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璀璨的烟花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祭海的意义

沿海地区对于正月十三祭海的仪式是很重视的,每年这一天山东海阳沿海渔民放鞭炮、扭秧歌,开展祭海活动,祈盼一年风调雨顺,渔业丰收。渔民们准时出现在海边,祭海仪式正式开始。人们端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祭品,有猪头、鸡、鲤鱼、大馒头等,人们焚香化纸,燃放鞭炮烟花,朝着大海行叩拜礼。“用鲤鱼来祭祀海龙王,是取‘鲤鱼跳龙门’的寓意。渔民会把头年捕到的最上等的渔获作为祭品,在祭海时摆作贡品,祈求来年渔季捕获更好的海产。作为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渔民每泛出海之前,先要在船上祭祀神祗,烧化疏牒,俗称“行文书”。然后由老大将杯中酒与盘中肉抛入大海,称“酬游魂”,以求出海打鱼时平安无事。祭祀时要放一副“太平坊”,即棺材板,出海时,放在船上

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品好

#红红火火过大年#正月十三在渔民眼里是比年三十还要重要的日子,因为传说中正月十三是“海龙王的生日”。为了祈求出海打鱼能够一帆风顺,正月十三这天渔民会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也就是往海里放灯,因此正月十三也被称作“渔灯节”。

小时候我居住的地方离海边的小码头不足100米,每到正月十三这天晚上,码头都会人流攒动。人们扛着祭祀的用品,以及用彩色的纸扎得类似船型的渔灯,早早就会来到海边。

年纪最大最有声望的渔民会带头祭祀,然后鞭炮轰鸣把渔灯放到海里去,这时候海面上都会漂浮着各式各样的渔灯,把海面映照的灯火通明,直到在岸边看不到渔灯燃烧的身影才作罢!

正月十三“渔灯节”,“吃3样忌2字”,寓意一帆风顺人平安

一,“渔灯节”要吃的3样美食

1.小葱拌顺风

主要食材:猪耳朵、小葱、香菜、一品鲜酱油、白糖、辣椒油

制作方法:

1.卤熟的猪耳朵把耳根厚的部位片薄,然后切成细丝,小葱也切成细丝,香菜切成段。

2.把猪耳朵和小葱拌在一起,加入一品鲜酱油、白糖和辣椒油拌匀,撒上香菜段即可。

猪耳朵在很多地方被称为“顺风”,“海灯节”吃它是不是特别的应景,而且制作简单是下酒的好菜。

2.团团圆圆——汆丸子

主要食材:猪肉馅、葱姜、料酒、盐、冬瓜、胡椒粉

制作方法:

1.猪肉馅置于案板上斩剁几下,加入葱姜末、料酒、盐和胡椒粉搅打上劲。

2.锅中入油爆香葱姜末,下入切好的冬瓜片炒出水分,烹入料酒后添汤熬煮。

3.冬瓜熬至粘稠透明状时,转小火用户口把肉挤成丸子下锅,煮至肉丸变色浮起,打净浮沫后加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

丸子又被“圆子”有着团团圆圆的寓意,而且制作圆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家人的喜好来制作,蔬菜也可以自由搭配。

3.吉庆有余——红烧鱼

主要食材:黄鱼、葱姜蒜、干辣椒、一品鲜酱油、白糖、白醋、盐、料酒

制作方法:

1.黄鱼去除鱼鳞、鱼鳃和内脏清洗干净,改上花刀,把鱼身上的水分擦干。

2.锅中入油油温七成热时把鱼入锅炸,炸至鱼的花刀绽开,颜色变得金黄后捞起控油。

3.锅中入油爆香葱姜蒜和干辣椒,烹入料酒和一品鲜酱油炝锅后添汤,然后把鱼推入锅中,加入白糖少许提鲜,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4.炖至锅中汤汁浓稠后,加酱油调一下颜色,加盐调味,淋入白醋少许改大火收浓汤汁即可出锅。

鱼是过年期间必备的食材,也是家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红烧鱼的做法很多,不过要想入味记得一定要先炸后烧或先煎后烧。

二,正月十三最忌讳说的“2个字”

1.翻

从事船上作业的人最忌讳的就是“翻”字,因为这个寓意是特别不好的,因此跟船员和渔民打交道,这个“翻”字是千万不能说的。

现在沿海地区吃鱼也有个讲究,就是吃完一面要翻面的时候,都是说“把鱼划过来”,而没有人会说把鱼翻过来的。正月十三“渔灯节”,这个“翻”字更是不能说的。

2.扣

“扣”跟翻的意思特别相近,因此扣这个字也是正月十三比较犯忌的字。而且吃完饭的时候,千万不能把碗扣过来。

曾经我在渔村里看到两家因为“扣碗”的事动手,主要还是一方故意挑衅,因为去渔民家做客这碗盘是千万不能扣过来的,这个是对主人极大的不敬。

正月十三“渔灯节”,“吃3样忌2字”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即使不是渔民的人也对这些老规矩特别遵守,毕竟谁都想一年当中一帆风顺人平安。

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奉

2019东口民俗文化节

热闹的演出

人山人海的码头

大众网芝罘·海报新闻2月17日讯 (记者 王艳 摄像 邵鹏飞) 2月17日上午,芝罘区东口码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东口民俗文化节正式拉开大幕。东口社区的居民倾巷出动,隆重举行“祭海”仪式,在这热闹的氛围同迎新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现场还有热闹的锣鼓、欢快的秧歌等轮番上演,两千余名市民慕名而来,共同体味这场民俗盛宴。

渔民的盛典:“比春节更隆重”

渔民的盛典

“每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的生日,在这一天祭海是我们沿袭多年的传统,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不管男女老少都很重视,就祈求今年这一年出海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东口社区渔民沈明联天不亮就起来忙活了,先是到自己家在海上的小房子摆上祭祀的贡品,又赶来了“祭海”仪式的现场与全村老少一起庆祝佳节。他告诉记者,对渔民而言,今天比春节更隆重。

一大早就在准备的表演团队

天不亮就忙活的还有东口社区几个文艺团队的成员们,他们是今天活动的另一个重头戏。早上七点多,东口不老传奇腰鼓队的成员们便穿戴好了表演服装,在做着最后的准备。队长滕永华边给队员们化妆边告诉记者,为了今天的演出他们这48人的团队排练了半年多,刮风下雪也不停,队员们还自发出资准备了崭新靓丽的新服装,就是希望能在活动这当天给大家带来最精彩的表演。“靠海吃海,祭海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所以希望用最盛大、最完美的演出为今天的祭海助兴”滕永华说道。

76岁的迟阿姨

东口夕阳红秧歌队的迟阿姨已经76岁了,她在今天团队的表演中是划旱船的角色,早上六点半她就到了集合地点,穿戴好自己的演出服装,准备演出,对于即将要开始的表演她期待满满“我身体还硬朗,这是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必须要隆重庆祝的”迟阿姨说道。

祭海仪式隆重举行 民俗表演吸引眼球

祭祀人员敬酒

丰盛的祭品

上午9:18,“祭海”仪式正式开始,祭祀人员焚香、敬酒,书写太平文书为渔民祈福。渔民代表将猪头、鲅鱼、水果、花饽饽等祭品抬至供奉桌前,祭祀人员将祭品扔向大海,向海神娘娘进献。渔民们轮番祭拜、上香,祈求一年的平安、丰收。

祭祀人员将祭品扔向大海

渔民们纷纷上香,祈求平安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由各企业和东口居民们自发,隆海实业公司负责组织协调的。烟台市隆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长助理迟剑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祭海”一直是东口渔民的传统,以往的祭海活动,都是各家各户自己操办,2014年开始为了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开始采取集体祭祀形式,由此便有了一年一度的“东口民俗文化节”。既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又延续着500多年来的一个渔家特有民俗,也更加热闹,更有年味了。

腰鼓表演

锣鼓队演出

海阳大秧歌

祭祀仪式之外,多样的民俗表演也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秧歌队新奇的扮相、滑稽的互动,腰鼓队整齐的动作、欢快的鼓点,锣鼓队铿锵的步调、昂扬的姿态都引发了现场围观市阵的掌声,高难度的舞狮表演更是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现场不仅有当地的文艺团队演出还邀请了海阳大秧歌队为观众表演,渔民们直呼精彩。

媒婆扮相逗笑众人

精彩的舞狮表演

划旱船

市民远道而来 感受独特的渔家文化

涌入东口码头的市民

市民正在观看表演

隆重的仪式、热闹的演出,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从早上八点开始,进入东口码头的车辆和人员便已络绎不绝,仪式开始时码头已经围了好几圈人,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

骑在爸爸肩头的小朋友

坐在爸爸肩头的小朋友永远不用担心人太多看不到表演。来自开发区的任先生便将小儿子高高举在肩头,为他打造了观影体验绝佳的舒适位置。任先生早上七点多便从位于开发区的家中出发,载着妻子、女儿和儿子过来感受一下这热闹的氛围。任先生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来东口看“祭海”仪式,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海边渔民这种不一样的民俗文化。

热闹的东口码头

七十多岁的刘阿姨和老伴从幸福坐了二十多分钟的公交车来到东口码头观看民俗文化节,热闹的表演和祭祀仪式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阿姨说道:“非常好,演出很精彩,祭海仪式也让大家更加了解渔民文化,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风采。”

欢快的秧歌表演

秧歌队独特扮相的角色

海阳大秧歌表演团队

沿袭多年的东口民俗文化节在一派热闹景象中圆满结束,今年的民俗文化节活动相较往年规模进一步扩大,形式也更加丰富了。

正月十三祭海摆什么供品最好

正月十三点灶灯,牢记“吃2样,做3事”,寓意日子红红火火

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也象征着牛年的春节即将正式结束。而在元宵节的前几天,各种民间年俗还真不少。有些朋友把这些习俗理解为“多此一举”,或是“陈风陋习”,但在我看来,如果什么时候过年没有了这些习俗,那可能就没有过年的感觉了。

年俗也算是“年味”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来的代代相传,老祖宗才将这些习俗文化传到了我们手里,它们更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而我们在牢记这些老规矩的同时,也是在提醒自己,尊重祖先,对天地持有一份敬畏之心。

到了正月十三,离元宵节不到2天的时间,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灯头的生日,也叫灯头日。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会在厨灶下点灯,这一仪式也叫“点灶灯”,寓意日子红红火火。懒喵把这一天的习俗总结为6个字,“吃2样,做3事”,下面就逐一说说。

正月十三要吃的2样食物1、吃汤圆

俗话道,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就是,上灯(正月十三)的时候要吃汤圆,而到了落灯(正月十三)的时候则要吃面条。在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人们会在正月十三这一天,阖家欢聚吃汤圆。

汤圆俗称圆子,外形为一个个圆滚滚的正圆形,象征着团圆美满、大吉大利。而汤圆里面包裹的馅料多为甜馅,也象征着生活甜甜蜜蜜,无烦恼、无忧愁。

2、吃通心粥

正月十三,在广东一些地区,人们还有吃通心粥的习俗,民间将其称之为“正月十三烹粥”。所谓的通心粥,就是各种不同花样的粥,根据地方不同,这一天吃的粥的具体花样也会略有不同,不过一般都会撒上葱花,因为葱花为空心的,因此也就将其命名为“通心粥”。

过去,人们生活条件较匮乏,只能用白粥撒上葱花做“通心粥”。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粥的做法也变得多种多样。人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食材熬上一锅粥,出锅前撒上葱花。正月十三吃通心粥,寓意“开悟”,即在新的一年里,工作或学业都能得到提升。

正月十三要做的3件事1、滚龙灯

正月十三这一天是灯头的生日,关于各种灯的仪式自然少不了。在这些仪式中,有一个比较盛大的仪式叫滚龙灯,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为期四天。在正月十三这天,人们会开始试灯,龙灯也会在这一年里首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

到了正月十三的傍晚时分,以龙为造型的多条灯会上街穿行,后面一般还会跟着一些其它花样的灯,画面闪烁辉煌,十分气派。滚龙灯,也象征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祈福,寓意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2、祭关公

关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也是民间供奉的武财神。在我国陕西西安一些地区,人们在正月十三还有祭关公的习俗。在这一天祭关公,还得准备一样特别的供品,叫“添碟子”,这也是我国地方传统手工艺的一种。

“添碟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再配以面粉、鸡蛋清等辅料,经过“粘”、“嵌”、“架”、“塑”等工序,最终做成一种色彩鲜艳、造型丰富的立体供品。人们用“添碟子”祭关公,也象征了对新一年的祈愿和祝福。

3、祭海

据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是海龙王的生日。海龙王是神话中掌管天气、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神明。每年到了这一天,渔民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仪式,摆上各种祭品,焚香化纸来祭拜海龙王。通过祭海这一仪式,人们向海龙王祈福,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渔业大丰收。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上一篇初九不喝酒(大年初九不离酒)

下一篇怎样抓住50岁男人的心理需求(怎样抓住50岁男人的心理)

八字本月排行

八字精选

八字推荐